植物工厂机制完全解说! 读这一篇就足够了

大家好!我是Shohei。

如果在你居住的城市中心,每天都能收获新鲜的蔬菜,那会怎么样呢?

实现这种梦幻般场景的就是“植物工厂”

打破天气、地点、季节……传统农业的限制,
植物工厂就像在科幻世界中一样培育蔬菜。

简直就是“农业的未来”

但是,究竟是什么样的机制呢?真的能生产出美味的蔬菜吗?
……有很多在意的事情吧。

本文将彻底解说关于植物工厂的方方面面!
从机制到种类,优点・缺点等等。
如果读完本文,应该就能理解大致的内容。

顺便说一下,也有人担心植物工厂有没有风险?
关于这一点,在以下的文章中详细地写了。

目次

什么是植物工厂?– 基本的“基”

植物工厂,顾名思义,是指在像工厂一样的设备中培育植物的设施
但是,和普通工厂不同的是,产品不是机器,而是“蔬菜”,对吧。

而且最大的重点是,可以人为地控制生育环境。

什么是植物工厂?– 通过环境控制来培育蔬菜的“工厂”

更具体地说,可以根据作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来控制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CO2浓度、营养液(溶解了肥料的水)等。

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
那是因为,为了生产者方便地培育作物。

也就是说,为了改善味道和品质,增加产量。
而且因为可以交给机器来做,所以管理作业很轻松,也不会因为天气不好而烦恼。

因此,会为作物量身定做最舒适的环境。
为此所使用的技术就是植物工厂。

那么,田地和塑料大棚的栽培与植物工厂有什么不同呢?
最大的区别在于“环境控制的程度”

露地栽培会受到雨、风、阳光等自然环境的很大影响。
塑料大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环境,但不如植物工厂。
植物工厂不受天气影响,能够稳定且有计划地生产蔬菜。这就是植物工厂的最大特征和优势。

植物工厂的历史 – 比想象的要古老

植物工厂比想象的要古老。
1950年代,植物工厂的原型在美国诞生。当时,为了实现宇宙空间的粮食生产,开始了在封闭环境中培育植物的研究。

之后,1970年代,日本也正式开始了植物工厂的研究。
在那个时代,人们对粮食危机的担忧日益高涨,因此需要一个稳定的粮食供应系统。

但是,早期的植物工厂成本太高,根本没有实现实用化。

植物工厂开始大幅发展是在2010年代左右。
LED登场后,电力消耗大幅削减。于是,收支总算平衡了。

最近,进一步的省力化和提高生产性的趋势仍在继续。
植物工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开发,终于要迎来普及期了。

植物工厂将来会成为必备技术

但是,为什么要特意在室内培育蔬菜呢? 不能在土壤上,用阳光来培育吗?

我来解释一下。

其背景主要有两个社会性课题
那就是“粮食的稳定供应”和“气候变化”的问题。

首先,关于“粮食的稳定供应”

世界人口持续增加,到2050年将逼近100亿。
人口增加,粮食需求自然也会增加。

但是,地球上的农地面积是有限的。
而且,由于沙漠化和城市化,现在也在不断减少。

此外,在日本,农民的老龄化和后继者不足的问题非常严重。
照这样下去,日本的农民将在几年内全部消失。

那么谁来生产食物呢?
就变成了这样的状态。

然后是“气候变化的问题”

最近,有没有经常听到“因为酷暑,蔬菜无法收获”之类的事情?
蔬菜的价格也经常上涨吧。

近年来,极端天气频发,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。
创纪录的酷暑、长期干旱、集中暴雨、大型台风……

今年太糟糕了……那么明年就没问题了吗?
不是的吧。没有其他可以大幅改善地球环境的因素。

今后“异常”气象还会持续。

如果这样的情况每年都发生,稳定的粮食供应将变得困难。

植物工厂,正被期待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王牌

农业的3种形式:露地栽培、设施栽培、植物工厂的比较

植物工厂,原本就只是一种农业形式。

我将解说植物工厂的机制,但请关注与农业其他形式的不同。
我认为大家能够很好地理解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。

农业的3种形式和栽培方法的组合

农业大致分为3种。露地栽培、设施栽培、植物工厂

而且栽培方法也有很多种,
下表总结了分别适合哪种栽培方法。

露地栽培设施栽培植物工厂
土壤栽培
水培
固体基质
喷雾栽培
  • ◎: 最合适
  • 〇: 适合
  • △: 有条件可能 (限定)
  • ×: 不适合

设施区分

  • 露地栽培
    • 在没有屋顶和墙壁的室外田地里栽培。利用阳光和雨水等自然环境,需要广阔的土地。
  • 设施栽培
    • 利用塑料大棚和温室等有屋顶和墙壁的设施。减轻外部空气的影响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温度和湿度。与露地栽培相比,可以实现稳定生产。需要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。
  • 植物工厂
    • 在封闭的空间里,可以人为地控制生育环境。优化光照、温度、湿度、CO2、营养液等,可以实现不受天气影响的周年栽培和计划生产。需要高度的设备和技术,以及较高的运营成本。

栽培方法

  • 土壤栽培
    • 在土壤中栽培植物。需要肥料和浇水等基本的作物管理。广泛应用于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。
  • 水培
    • 不使用土壤,只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。清洁,病虫害少,作物的生长速度快。需要高度的营养液管理,主要用于植物工厂。
  • 固体基质
    • 使用椰壳、岩棉等固体基质。活用营养液和固体基质两者的特性。比水培更容易管理,用于设施栽培和植物工厂。
  • 喷雾栽培
    • 将营养液以雾状喷洒在根部进行栽培。是一种气耕栽培,氧气供给效率高。需要高度的环境控制,可以在植物工厂等限定环境中利用。

顺便说一下,有时也会有人担心“植物工厂的蔬菜安全吗?”

我认为,“工厂”这个词的印象最差了。
如果好好了解机制,应该就会明白完全没有风险。

植物工厂的蔬菜怎么样。关于这一点,在以下的文章中详细地写了。
感兴趣的人请务必看看。

设施区分的差异比较

露地栽培、设施栽培、植物工厂的区别在于栽培环境的控制程度、生产性和成本等。
让我们来看看各自的区别。

露地栽培设施栽培植物工厂
环境控制
生产性
品质不稳定比较稳定均匀
成本
环境负荷
稳定供应不稳定比较稳定稳定
气候变化耐性中等程度
栽培品目季节性品目广泛的品目
比露地栽培扩大
叶类蔬菜、部分果菜类等

各项目的要点

  • 环境控制:
    • 植物工厂高度控制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CO2等,创造最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。设施栽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环境,但露地栽培依赖于自然环境。
  • 生产性:
    • 植物工厂单位面积的收获量最大。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的生产性高,但不如植物工厂。
  • 品质:
    • 植物工厂的品质均匀,也可以控制营养价值和功能性成分。露地栽培受自然环境左右,品质容易出现偏差。
  • 成本:
    • 露地栽培的初期投资较低,但植物工厂需要设施建设费、设备费、运营成本等很多费用。设施栽培是露地栽培和植物工厂的中间成本。
  • 环境负荷:
    • 植物工厂可以大幅削减单位面积的用水量和农药使用量。但是,能源消耗量很大。露地栽培需要广阔的土地,农药和肥料带来的环境负荷也很大。
  • 稳定供应:
    • 植物工厂不受天气左右,可以进行周年栽培,因此可以稳定供应。设施栽培也比较稳定,但露地栽培受天气和季节的很大影响。
  • 气候变化耐性:
    • 植物工厂不易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,对气候变化具有很强的耐受性。设施栽培也比露地栽培更耐受,但不如植物工厂。
  • 栽培品目:
    • 露地栽培以季节性蔬菜为主。设施栽培可以栽培更广泛的品目。植物工厂以叶类蔬菜为主,但容易生产功能性蔬菜。

植物工厂的机制

那么,让我们聚焦于本文的主题——植物工厂。

植物工厂的印象是,在上下排列的架子里密密麻麻地种满了蔬菜……

在这样的设备中,利用的是水培。

实际上,还有很多种类的栽培方法。

栽培方法的差异比较(植物工厂)

植物工厂是封闭环境,因此与水培非常相配,被广泛采用。

此外,还有固体基质栽培喷雾栽培等,活用植物工厂特性的栽培方法。

让我们来看看植物工厂主要使用的栽培方法的差异。

项目水培固体基质栽培喷雾栽培
栽培方法只用营养液栽培、不需要土壤使用固体基质(椰壳、岩棉等)、滴灌将根暴露在空中,将营养液雾状喷洒
特征清洁、病虫害少、生长快、容易自动化比水培容易管理、味道接近土壤栽培、容易处理排水氧气供给丰富、促进根的生长、节省空间
优点清洁、病虫害少、生长快、容易自动化比水培容易管理、味道接近土壤栽培、容易处理排水氧气供给丰富、促进根的生长、节省空间
缺点营养液管理很重要、设备成本高需要处理基质废弃物、初期成本略高需要高度的环境控制、设备成本高、技术难度高
栽培例叶类蔬菜(莴苣、沙拉菜)、香草、叶葱果菜类(番茄、草莓)、花卉叶类蔬菜、苗生产、研究用

设施的差异比较(植物工厂)

除了栽培方法的差异之外,还可以根据是否使用太阳光或人工光来分类。

这种差异也相当大,电费、设备费、人工费完全不同。
有时甚至会决定生意的成败。

包括露地栽培在内,让我们来比较太阳光型、并用型、人工光型这4种设施。

太阳光型并用型完全人工光型露地栽培
栽培形态的比例44%14%42%
主要光源太阳光太阳光、LED 81%、钠灯・荧光灯等38%LED 96%、荧光灯8%。LED主要在2013年以后导入太阳光
水源井水62%、上水38%井水60%、上水33%上水78%、井水20%雨水、井户水、上水道等
CO2施用有无83%施用86%施用89%施用自然界的CO2浓度
主要栽培品目番茄类71%、草莓8%、草莓以外的果菜类8%、莴苣以外的叶菜类6%番茄类27%、莴苣类27%、花卉20%莴苣类91%多种多样
雇用人数(全年:正式)不满110人34%。平均每个设施9.8人平均每个设施9.2人平均每个设施8.0人视经营规模而定
雇用人数(全年:非正式・兼职)不满20~50人35%、50人以上24%。平均每个设施44.0人不满20~50人31%、50人以上31%。平均每个设施46.3人不满20~50人19%、50人以上21%。平均每个设施28.3人视经营规模而定
雇用人数(期间雇用)除无雇佣外,不满1~5人26%。平均每个设施9.6人平均每个设施16.4人视经营规模而定
主要品目的作业比例生产(特别是作物管理)35%以上最多生产(特别是作物管理)35%以上最多收获27%、出货24%、移栽・定植19%、清洗10%的顺序视品目・栽培规模而定
每劳动时间产量别的决算每劳动时间产量越大,赤字比例越小每劳动时间产量越大,赤字比例越小
每劳动时间产量别的成本比例产量越多,人工费比例越小产量越多,人工费比例越小
单产别决算单产越大,盈利・收支平衡比例越大单产越大,盈利・收支平衡比例越大
最近的决算盈利・收支平衡73%盈利・收支平衡60%盈利・收支平衡45%
年销售额平均4.3亿日元平均4.6亿日元平均1.9亿日元视经营规模而定
栽培实际面积(主要品目)别决算面积越大,盈利・收支平衡的比例越高面积越大,盈利・收支平衡的比例越高
栽培形态别成本比例人工费30%左右最大人工费30%左右最大人工费30%左右最大,电费27%视品目・栽培规模而定
决算别成本比例盈利时,光热费・折旧费比例小盈利时,光热费・折旧费比例小

※此植物工厂的数据,基于一般社团法人日本设施园艺协会实施的「大规模设施园艺・植物工厂 实际情况调查・事例调查」的结果。
※露地栽培,由于天气和立地、经营规模、作物等条件差异很大,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用数值进行比较。

从商业的观点来看植物工厂

那么,让我们从商业的观点来看植物工厂。

植物工厂,由于稳定供应、高品质、降低环境负荷等优点,
作为商机也备受关注。

但是,当然不仅仅只有优点。
如果正在考虑进入,就应该好好地理解缺点。

关于植物工厂的优点和缺点,在以下的文章中热情地写了。
也请一并看看。

植物工厂,也有相当多的课题

我常年身处植物工厂的现场,
还有很多课题……。

特别想总结一下需要注意的要点。

老实说,相继有大型企业进入植物工厂又撤退,也是因为以下的原因。

  • 高昂的初期费用和运营成本:
    • 植物工厂的建设,需要设施和设备方面的大量初期费用。此外,电费和空调费用等运营成本,与以往的农业相比也容易变得高昂。特别是,在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,LED照明和空调会消耗大量的电力,因此削减成本是一大课题。
  • 栽培技术的高度化和人才不足:
    • 植物工厂需要充分利用植物生理学和环境工学等专业知识,高效地生产蔬菜。但是,拥有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人才不足,人才培养迫在眉睫。
  • 品目和品种的限定:
    • 目前的植物工厂,可栽培作物的种类有限。以莴苣等叶类蔬菜为中心,水稻和小麦等谷物类、果树、根菜类等,也有很多难以栽培的作物。

为了解决这些课题,世界各地都在推进各种各样的研究开发和措施。
例如,利用太阳光的植物工厂、以及活用AI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开发等,以节能化和效率化为目标的的技术革新正在推进。

虽说如此,却不能说是充分地活用了。仍然有很多部分依赖于人力。

植物工厂,还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。

成功开展植物工厂生意的秘诀

那么,为了在植物工厂生意中取得成功,应该注意什么呢?

需要在最大限度地活用植物工厂所具有的可能性的同时,确立自身的优势。

重点在于以下几点。

  • 明确目标和需求: 想向谁,提供什么样的蔬菜?明确作为目标的市场,生产符合其需求的蔬菜非常重要。
    • 例:附近的餐厅(稀有的香草和嫩叶等,附加值高的蔬菜)、超市(品质稳定的、普通的蔬菜)、有健康意识的消费者(功能性蔬菜和无农药蔬菜等)
  • 差异化战略: 明确与竞争对手的不同!植物工厂生意,不断有新企业进入,竞争正在激化。因此,与其他工厂的差异化非常重要。
    • 差异化要点:品质、品种、价格、服务、品牌故事
  • 引发创新: 不断进化!植物工厂是技术革新激烈的领域。不断吸收最新的技术和信息,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削减成本非常重要。
    • 例:导入自动化・省力化系统、利用可再生能源、新的品种开发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

也就是说,结论是,“只是生产和销售蔬菜”会失败。

例如,从其他行业进入的企业,很多情况下都是产品导向的视角,必须要有市场导向的视角。

即使是蔬菜,如果没有“生产畅销品”的视角,也卖不出去。

还有,植物工厂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,很难实现盈利。
这一点也是成功开展生意的重点,详情请看以下的文章。

如果想让植物工厂的现场升级,我也愿意合作

植物工厂生意,作为成长市场备受瞩目。
但是,在运营方面也有很多辛苦的场面。

很多植物工厂都存在着“生产效率上不去”“蔬菜卖不出去”等
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
对于抱有这样烦恼的现场,请允许我提供合作。

员工教育、研修、内容提供等等。
我正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支持植物工厂。

我身处现场最前线时,总是想着“希望能有可以咨询的人……”,
实际上,很难找到这样的人。

因为根本没有这样的服务。

因此,我认为能够给出贴近现场人员的真实建议。

如果能够好好地活用,就能够解决经营上的课题,并期待事业能够更上一层楼。

コメント

コメントする

目次